肖宏伟:中国经济夯实“稳”基础,激发“进”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10-25 12:16
人民日报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徐维娜)“前三季度,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经济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书写了‘总体稳定、稳中有进’的伟大答卷,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政治经济预测部模拟实验室主任、研究员肖宏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需求供给调整到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和国民生命安全各个方面都在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肖宏伟认为,这种“稳”的反应来自于需求和供给双方的协同努力,为经济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产稳中求强,实体经济基础扎实。行业是国民经济的“稳定之石”。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稳定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到35.9%。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4.7%,工业成熟度稳步提升。与此同时,服务业稳步发展,特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电信服务业增加值信息技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1.2%和9.2%,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增长1.7个百分点为经济运行注入新活力。需求面恢复好转,内外循环也协调改善。内需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潜力巨大。 1-3月个人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比上年提高9.0个百分点。消费改善趋势明显,新旧政策有效激发市场活力,相关商品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外需方面,在世界贸易低迷的背景下,日本进出口货物出货量创历史新高,且增速逐季加快。第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0%。外汇储备继续突破3.3万亿美元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东南。日本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展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在肖宏伟看来,“稳定”是基础,“进步”是方向。在稳定市场的同时,创新产生的快速增长动能加速积聚,推动新生产力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推动产业迈向高水平发展。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明显快于行业整体增速。 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创新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5%、29.8%和29.7%。增值税发票数据也印证了集成电路、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生动地诠释了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如何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化增量”。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增效作用显着。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通信服务业生产指数保持较快增长,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比重继续提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产大型车型、人工智能产品的崛起,行业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个股加速推出,为实体经济转型提升注入强劲动能。发展的活力不仅体现在创新进步,更体现在内需潜力和结构优化。扩大内需是建设新发展的战略基础选举模式。宏观经济政策要协调发力、精准滴灌,促进消费和投资优化提升。消费市场复苏成熟,基本生活消费保持稳定,奢侈品消费稳定增长,城乡消费更加均衡,农村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我们正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精准实施有效投资。尽管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下降,但实体领域投资保持稳定。前三季度,设备工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成为拉动投资的重要支柱。计算机及办公设备、通用设备、铁路等制造业。海运、航空航天等投资快速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领域正在加速发展,积累长期发展潜力。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人民生活。肖宏伟表示,经济管理的“稳定”和“进步”最终要立足于人民生活的“美好”和“现实”。经济保持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明确。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调查前三季度城镇平均失业率为5.2%,与今年上半年持平。劳动力市场稳定,人民生活基础牢固。物价水平温和可控,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小幅下降0.1%。但更能反映实际需求的核心CPI上涨0.6%,涨幅继续扩大意为扩大。工业品出厂价格(PPI)降幅继续回落,表明市场需求稳步恢复,产业链供应链流通畅通,为宏观政策调控和企业主体创造了良好环境。肖宏伟还表示,今年1-3月中国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体现。从稳定的坚实基础到前进的动力,从巨大的国内潜力到人民美好生活的底蕴,中国经济正以强劲韧性和无限活力在高质量发展新道路上稳步前进,前景光明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