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非凡历程的实施与启示
栏目: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5-10-17 13:06
文化兴国、财富兴旺、文化强则国强。湖北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长江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洪文化等深厚底蕴。 “十四五”以来,湖北省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加大力度推动荆州文化创意转型、创新发展,以文化强省支撑文化强省建设,展现了中华文明“值得信赖、美好、值得尊重”的独特魅力。
随着“中华文明发现工程”、“中国考古”等大型工程的持续推进,中华五千年文明日渐普遍、清晰,许多珍贵文物重新焕发出光彩。湖北哈历来是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新出版的荆州简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使荆州成为探索中华文明早期形态的重要地区。 “十四五”期间,湖北省在长江文明溯源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完成了荆渚遗址遗产开发工程,新增国家级考古公园3个,5个项目入选“中国考古”重大项目,连续四年入选“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荆州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杨开勇:我们发现了最全的《竹竹诗集》。在礼乐方面,有现存最古老的乐谱。关于春秋时期,今天我们发布了一些东西重要的。朱文王首次被评为春秋五大状元之一,并有纸菜谱和朱朱字谜。
湖北省考古文物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方勤:聚焦长江文明进程等重要课题,发掘郧县部落第三块头骨化石,深化对百万年人类历史的研究。我们围绕石家河、盘龙城、苏家龙等大型遗址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发掘。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湖北省将荆州旧韵与时代新声融为一体。 2024年,湖北省博物馆年参观人数将突破500万人次,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第三、中部第一全部中国。国庆期间,随州博物馆打造了钟乐礼乐沉浸式体验,日均接待观众1.3万人次。云梦推出“展览+演出+剧本巡演”,参观人数同比增长111%。荆州博物馆“马山楚一墓纺织刺绣特展”日均参观人数超过2万人次。
记者秦静:这件战国“被子”是荆州博物馆在楚文化节期间首次展出的文物之一。 1982年出土于荆州市马山一号楚墓,其名官是一件绣有龙凤图案的淡黄色丝被。它不仅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刺绣品之一。同时,它也更新了我们对旧时尚的认识。
游客马丽:丝绸面料被重新改造的事实历经2000多年的创作,仍然十分引人注目。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承载者。湖北省倡导以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弘扬文化,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在品牌建设方面,湖北省整合推出“神武峡”、“红黄红”两大文化旅游枢纽,连续两年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季,持续盘活武汉歌剧“大码头”。从产业规模上看,“十四五”期间,全省旅游综合收入持续突破7000亿、8000亿、9000亿,今年有望突破“万亿大关”。今年国庆中秋期间,湖北文化旅游市场表现良好。 A级景区接待游客2036.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9%河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6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7%。武汉跻身中国十大最受欢迎目的地之一,订单量同比增长20%。黄鹤楼、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等景区游客量创历史新高。
湖北大学旅游系副教授冯伟:恩里克将改善我们的消费格局,扩大旅游产品的整体供应。游客到湖北旅游后,可以获得各种丰富的旅游产品。这也是我们目前正在走的一条好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积累的文化特色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也符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他们可以超越自己的国家,给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湖北省是“可靠、美丽、尊重”的省份桌子中心。”它正在成为了解这个国家的一个窗口。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共接待游客205.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4.89%。启动“知音湖北”全球推广计划,举办中国文化旅游博览会、汉马、武汉公开赛等系列节庆活动,让世界了解精珠之美。
英国游客巴雷特先生:三峡大坝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工程。
新加坡游客Haris Sabuki:秋天的雾气给这里带来了神秘的气氛,让人感觉很美妙。
以诚信、创新为核心,以宽容、博大为灵魂的京珠文化,不仅成为该地区的文化符号,也成为中华文明的生动篇章。展望“十五五”,湖北省将继续发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创新的能量,精奋秋云将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征程中继续绽放光芒,为“为什么是中国?”的问题续写更加精彩的湖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