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基层
栏目: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5-11-07 13:22
新华社郑州11月6日电 题:用重器“达广大境界”,创新“达微妙境界”——新华社记者魏宏义、蒋亮、刘振坤观察河南装备制造业发展。超大直径盾构机、精密轴承、智能数字农业机械……中原大地,有触手可及的重型工具,也有深入细节的创新。经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草案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先进科学技术自主自力更生”。记者走访河南这个中部大省看到,不少地方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引领了经济转型升级。确立新的生产力目标,做大装备制造业,增强和注入高质量发展动能。风电主轴承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重要部件。目前,洛珠集团生产的风电主轴承故障率低于1/1000,远超国际竞争对手水平。 “卓越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带来的更高水平的生产线自动化水平。”洛珠集团总裁王新英带领记者参观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工厂。在这里,从设计、选材、生产到交付的所有流程都利用数字的力量完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以热处理链节为例。热处理是轴承钢制造的核心工序,直接决定材料的组织性能和使用条件下的疲劳寿命的问题。这是保证轴承可靠性和耐用性的重要技术环节。通过构建相关仿真模型,罗先实现了对传统经验工艺的系统修改和迭代优化,显着缩短了工艺验证周期,提高了工艺稳定性和产品一致性。罗居不断加强自身创新和重要核心技术研究。 “十四五”期间,公司有1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标准。展望“十五五”,罗先力争到2030年实现收入150亿元,持续做大高端轴承产业群。新生产力发展,需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关键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是“加快科技进步”的关键条件今年,在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农场,一台可自动调节参数的智能收割机为粮食主产户带来了更加便捷的秋收体验。该农机在洛阳市国家农业机械装备创新中心完成,交付黑龙江北大荒建正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生产。后者从创新中心吸收产品、工艺等,规划建设相应生产线,带来“未来几年,我们将依托试点验证平台、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推动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农机大数据等在农机领域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转化。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副主任李保忠表示,当“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科技成果的价值就能在产地发挥最大。近日,河南省印发《河南省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行动方案》,其中规定,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5%以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从长远来看,支持装备制造业向质量提升和创新转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记者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创新资源向企业集中。nt 和市场朝着相同的方向移动。在新乡市,“企业创新积分制度”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和政府资源,为拥有最佳创新积分的企业提供针对性支持。在洛阳,政府牵头推动一系列“百个泊位”活动支持企业发展。专注于机械生产农业产业的中国一拖与相关企业成立联合攻关团队,关键技术国产化实现革命性突破……多措并举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行业领先地位不断强化。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工城一号”护卫机已通过郑州市验收,未来将用于北京地铁一号线支线建设。 “只有在创新的道路上‘尽力而为’”中铁装备集团盾构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宁表示,“十五五”规划能否让更多大国重要装备走出工厂走向世界,代表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