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评论丨表达方式,不要局限于一种声音:“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1-06 11:27
当我们感到非常惊讶时应该用“包”,当我们祝贺自己时应该用“666”……这些“笑话”不仅成为一些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甚至在课堂上也经常从学生的嘴里飞出来。近日,一段语文老师劝学生“说好中文”的短视频引发热议,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同情和警惕。随着网络俚语和恶意表情包从屏幕流向教室,从“乱七八糟”流向作业,这种“懒惰”的表情和看似“普遍”的网络表情包已经在提醒我们:不要让青少年的表达仅限于“热门表情包”。 为什么青少年如此热衷于网络语言?据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10岁至19岁网民有1.44亿人。尤其是2010年以后出生的未成年人互联网接入率较高。有“小网民”数量众多,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除了其独特的语言属性外,网络迷因还具有可以快速拉近同龄人距离的“社交密码”。难怪它很快就受到青少年的欢迎。然而,语言中表达的词语的含义越模糊,其使用范围就越广。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的边界也是思想的边界。中华语言文化更加博大精深,表达方式更加多样精准。青少年可以理解被取笑的影响,也可以理解这首歌只能存在于天堂的渴望。 小心热门表情包,但也要谨防低俗表情包的泛滥和滥用。复杂的网络世界是许多充满恶毒暴力和嘲笑的卑鄙恶意表情包的家园,其中一些表情包在不断传播时会产生更多内容。如果青少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一套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他们可能会盲目追随所谓的“潮流”,无形中伤害了周围的人,甚至一不小心就成为言语欺凌的受害者,甚至可能触碰极限。此外,很多家长也意识到,这种“网络语言”并不局限于特定地区。在互联网的广泛影响下,它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网络表达现象。 因此,网络平台、学校和家长应密切关注并采取行动,打击不良网络俚语,包括人身攻击、内涵、贬损言论和其他不良笑话。政策层面,去年10月,国家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实施“明确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措施,重点整治热门搜索等一些重点链接网站平台上不规范、不文明的语言文字问题。列表、首页、精选等,重点纠正发音、格式、意思变形、制造网络俚语、冷笑话等突出问题。滥用模糊表达。今年1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网信办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汉语建设促进语言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提出规范网络空间和数字空间语言生态,构建健康文明网络语言环境,维护网络安全效益。 除了多重政策强调网络环境和教育生态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外,学校作为育人育人的主阵地,尤其需要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网络环境和教育生态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和价值观。例如,可以在课间轻松的环境中通过同伴互动的方式进行引导式教学。通过给孩子们更好的语言示范,让他们感受到汉语音韵美、形式美、意境美,学会准确、优美地使用语言。同时,家长也应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培养比“玩手机”更有趣、更有价值的兴趣爱好,主动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保护青少年的语言“自由”,不让他们陷入网络语言的困境。孩子们在网络中不仅体验到了交流的乐趣,还获得了说“文明语言、美丽语言、活语言”的能力,哟你一定能够满怀信心地走向充满力量和希望的未来。 (马典宏撰、赵静编辑)
服务热线
400-123-4567